2021-06-09

沙龙回顾 | 国潮之下的老字号企业转型升级之路

2021年6月3日,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第八期线上沙龙活动成功举办。本次沙龙邀请了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副院长薛镭教授与杭州胡庆余堂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俊先生,共同探讨“国潮之下的老字号企业转型升级之路”。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总监周丽莎主持了本次沙龙,沙龙吸引了近百位关心品牌和老字号升级的听众参与。


图片

参会嘉宾合影


薛镭教授首先介绍了北京市管老字号企业的概况。与其他地方非常不同的是,北京市的老字号企业基本都是国有企业,既有国有企业的特点也有老字号企业的属性。老字号企业多年经营形成的文化价值在内部凝结为企业文化,在外部体现为品牌(经济文化化),品牌通过产品和服务为老字号不断创造经济价值(文化经济化),因此,老字号企业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是相互共融的关系。把握好这种关系,企业就会有良好的发展。基于这一模型,薛镭教授对北京市老字号企业的文化、经济价值进行了分析,认为品牌重塑是老字号实现从长寿到长青的核心着力点。品牌重塑转型的实现路径有价值定位、价值感知、价值传递和价值升华四个阶段,具体可以从挖掘品牌价值、支持品牌创新、提高品牌影响、加强品牌互动和积极开展品牌保护五点着手,通过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实现老字号企业的转型升级。


图片

薛镭教授分享


刘俊董事长分享了浙江老字号企业创新与发展的历程与感悟。首先,老字号企业本身就是一个创新企业,通过不断创新、不断适合形势的需要才得以生存下来。其次,一代又一代老字号经营者为品牌积累的社会认同给老字号企业的持久发展带来了红利。第三,从历史角度看,老字号具有管理创新的意识。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老字号企业在不断地产生新思路,尝试新做法,进行着传承不守旧的观念创新、适应社会需求的产品创新以及互联网+销售模式的创新。刘俊董事长认为一个企业做久比做大难,为后一代经营者留下品牌红利更难,因此,老字号企业在品牌传承的过程中一定要创新,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适应社会的发展,进而实现企业的长久发展。


图片

刘俊董事长分享


薛镭教授和刘俊董事长的精彩分享给与会人员带来了深刻启发,两位嘉宾与参会人员就老字号企业数字化转型、北京市管老字号企业混改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