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6
沙龙回顾 | 国企混改对企业创新及技术升级的影响
线上沙龙合影
陆瑶教授基于企业创新和技术升级的视角探讨了国企混改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首先,社会经济环境层面上,在目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创新和技术升级是国家和企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宏观政策层面上,国家政策引导着创新,“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是“十四五”规划中最核心的一个论点。《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也着重强调“国企改革要以创新为突破口……”。其次,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领航员”和“铺路石”,这意味着国企的创新和技术升级能力尤为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在不断探索进行国企改革,混改是重要的手段之一。然而,国企混改的成效一直存在争议。国企混改能否真正从技术层面赋能国企,帮助国企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是研究的主要问题。
陆瑶教授分享
研究发现:
(1)国企混改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创新产出;
(2)国企混改对企业的研发创新投入与新技术引进带来的技术升级没有显著影响;
(3)国企混改能够通过提高高管的专业性影响企业的创新产出,同时没有证据表明国企混改对企业融资约束产生影响;
(4)国企混改对混改程度更深、地方控股的国有企业以及行业集中度更高的国有企业产生了更为显著的影响。
郑志刚教授分享
郑志刚教授通过联通的混改案例分享了他对国企混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的一些思考。郑志刚教授指出,如何对处于基础战略性行业的国企进行混改是国企混改的一大难题,其难点在于既要保证国资的控股地位,又要激励民资积极参与混改。他认为,混改的理论基础是分权控制理论与现代产权理论,根据这两个理论,混改的核心问题就是解决激励相容的问题。联通混改作为“央企混改第一股”,其模式具有非常典型的意义。联通混改的激励相容体现在董事委派上,来自民资背景的BATJ可以超额委派董事,实现分权控制,即“股权结构上国资占优,董事会组织上战投占优”,这一做法为混改提供了一个长期的制度性安排。郑志刚教授还提出,引入民资背景的战投是国企混改最基本和重要的实现途径;评价混改的成效关键在于三个标准,一是是否有市场化运营机制,二是能否建立与绩效挂钩的市场化薪酬体系,三是是否形成制衡的股权结构;未来国企混改的突破点在于进行激励相容的制度创新和产业集团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