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1

第一期国企院沙龙 | 数字经济与国有企业

    2020年5月28日,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首期线上沙龙活动成功举办。系列沙龙旨在聚焦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邀请有洞察力和前瞻性的专家学者进行主题分享,为政策制定者、广大学者和企业管理者提供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本次沙龙活动的主题为“数字经济与国有企业”,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何平教授主讲,同时邀请了北京市国资委研究室副主任陈峰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程炼作为点评嘉宾。本次沙龙由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副院长薛健教授主持。清华大学和各大兄弟高校的老师、同学,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领导及国企工作者出席参与了本次沙龙。


    何平教授从数字经济与产业重构、数字经济与国有企业职能变化以及推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三个方面分享了他对数字经济与国有企业未来变化的思考。首先,数字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产业重构。何平教授指出,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数字信息主导生产与服务;二是产业之间形成深度融合;三是生产要素跨区域配置;四是大规模量身定制成为可能。其次,数字经济下,国有企业的职能会有所变化。何平教授通过数据分析了过去20年国有企业的职能变化,提出数字经济可能从三个渠道对国有企业的职能产生重要影响。第一个是产业链重构,作为核心企业的国有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会发生变化,业务边界会缩小,可能会与其他企业或商业机构联合提供服务或产品。第二个是产业和金融的融合,国有企业很有可能是下一轮产融结合的主力,可以利用原有的业务优势向金融领域拓展。第三个是企业轻资产运行,一部分国有企业会形成新型的国有资产持有平台,将其他企业从重资产的运营中解放出来,国有企业持有大量的资产和数据资产,也意味着资产的定价可能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将成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最后,数字经济带来的国有企业职能变化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密切相关,必将推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步伐。何平教授认为今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将越来越多地与产业改革融合,如混合所有制改革+能源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军工改革等。


    陈峰副主任和程炼研究员对何平教授的分享进行了点评。陈峰副主任表示何平教授的分享定位精准,分析严谨,研究深入,使其深受启发。他认为国有企业拥抱数字经济是大势所趋、形势所需,更是国有企业的职责所在。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是数字化、智能化,这一趋势不可阻挡,国有企业只有主动拥抱它,才能占领战略制高点,是大势所趋。人民对数字化、网络化在线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特别是这次疫情,使得人们的需求反映地更加强烈,需求的增加也要求国有企业必须发展数字经济,是形势所需。国有企业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更是要求国有企业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发挥国有企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是国有企业的职责所在。在实践中,国有企业可以通过三个路径发展数字经济:数字技术产业化、传统产业数字化以及数字经济服务化。陈峰副主任特别指出,何平教授提到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实现国有企业发展数字经济的良好方式。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助于完善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形成更加市场化的经营机制,为发展数字经济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国有企业一定要围绕其主责主业,结合自身优势选择合适的方式发展数字经济,做优产业,做精产品,做强服务。


    程炼研究员也十分支持何平教授的观点。他提出从数字经济的外部性、规模经济、服务可及性、安全性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和宏观调控来看,数字经济时代尤其需要政府的调控,需要国有企业的加入。程炼研究员认为,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是可行并且有效率的,数字经济对于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的争论是偏向于国有企业的。进一步地,程炼研究员以数字化时代下的支付系统为例分析了国有企业存在的必要性。作为金融基础设施的支付系统关联着非常多的市场,将其掌握在政府手中可以促进交易形成,实现均衡;可以维持市场竞争秩序,避免支付提供者利用基础市场势力影响市场竞争格局;可以提高金融服务可及性。金融与经济体系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数据信息的隐私性也使得支付系统掌握在政府手中是更为有效的。此外,将支付系统掌握在政府手中会给政府带来额外的红利。数字经济下支付系统的功能发生了变化,不再仅限于便利交易,还可以通过大数据监控资金的流动,为政府助力,政府可以利用支付系统的数据更好地调节货币政策,进行风险防范,以及监控反洗钱等等。


    何平教授和与会嘉宾的分享让大家对数字经济下国有企业的发展有了更充分的了解和更深刻的认识。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李纪珍教授、高旭东教授也分享了对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感悟,认为国有企业要打破固有围墙的思维,建立国有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甚至行业与行业之间的数据、产品、平台以及标准规范的衔接和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