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0

第五期国企院沙龙 | 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2020年10月15日,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成功举办第五期线上沙龙活动。沙龙活动主题为“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由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郝颖教授主讲,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罗婷教授点评。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副院长薛健教授主持了本次沙龙,来自北京市国管中心、国资委及国企的工作者,清华大学和各大兄弟高校的老师、同学参加了本次沙龙活动。


    郝颖教授从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内涵界定、现实基础、模式选择、关键因素、实施路径、主要策略和政策支撑等八个方面分享了他对混合所有制改革下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思考以及相关的研究成果。


    目前我国国有经济还存在集中度不高、优势产业不强、新旧动能转换接续不畅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必要性不言而喻,国内各地都在大力推进改革,围绕政策导向,结合各地的资源禀赋和历史特点制定相应的结构优化和调整政策。郝颖教授详细介绍了四川、云南、北京、黑龙江等地的实践情况,并且指出我国国有资本发展呈现出总量持续扩大、比重趋于稳定、产业布局逐渐调整、地方和海外国有资本扩张速度较快、企业布局调整持续推进等几大特征。当然,调整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动力和阻力,因此,改革模式和实施路径的选择十分重要。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模式主要有所有制改革模式、资本化改革模式、供给侧改革模式和国际化改革模式,分别通过引入非公和集体资本、协同产业布局优化建立资本运营体制、以增量改革促存量调整和争取海外资本运作空间的方式来实现国有资本的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在实施上,郝颖教授认为当前重要的任务是要重新定位与革新国资委的功能和职责,推动国有经济优化调整的创新与发展,实现资本授权经营体系的改革和创新,强化对结构性改革重要内涵的理解。为此,郝颖教授提出实现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主要策略是加快推进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研究制定国有资本布局优化整体方案和政策,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国企股权多元化,大幅提高国有资本证券化水平,建立以资本增值率为核心的长期考核激励机制,加快清理和推动低效无效国有资本的退出。同时还需要顶层设计、产业调整、区域协同、企业改革、市场配套等多层次的政策落地支持,引导国有资本实现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罗婷教授从实践角度和学术角度肯定了郝颖教授研究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从实践角度来看,国有资本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国有资本的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对发展壮大国民经济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我国国有经济很好地实现了做大的目标,但是国企快速扩张的同时也带来了高负债等诸多风险,国企做强、做优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在国家宏观经济从高速发展转为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重新思考国有经济的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是非常及时且必要的。从学术角度来看,以宏微观结合为主题的跨学科研究是目前国内比较新的研究领域,而郝颖教授的研究正是融合了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内容,在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之间搭建了桥梁,十分有潜力。此外,两位教授就研究数据与研究方案推进、国有资本如何平稳退出、混改引入民营资本的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