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1

课题成果 | 谢德仁:企业的捐赠水平与捐赠能力相关吗?——来自自由现金流量创造力视角的证据

企业的捐赠水平与捐赠能力相关吗?

——来自自由现金流量创造力视角的证据

 谢德仁  宋子威  刘劲松


【关键词】自由现金流量; 捐赠能力; 捐赠动机


01

研究背景


发展慈善事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在此背景下,A股上市公司已然成为“回报社会的先行者”,仅2019年就有超过60%的A股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实施了慈善捐赠,合计捐赠金额超过100亿元。

但是,从股东视角来看,慈善捐赠就意味着现金流出和利润减少,其“慷慨的属性”与上市公司的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并不相容。特别是,谢德仁等(2020)发现八成左右的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的累计自由现金流量为负值。若一家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创造力长期孱弱,则说明该企业长期依赖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来保障对股东和债权人的资本回报支付,自然缺乏Carroll(1991)提出的经典社会责任金字塔模型中,股东视角下可用于慈善捐赠的资源。若其进行捐赠,那捐赠所耗资金就很可能来自筹资活动,这既不符合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模型所要求的责任履行顺序,也违背了企业分享剩余价值的初衷。反之,只有具有较强自由现金流量创造力的企业,才有能力在满足股东和债权人利益的前提下,将自身经营的剩余成果通过捐赠持续性地回馈社会,从而具有较强的捐赠能力。

A股上市公司一方面自由现金流量创造力比较孱弱,另一方面捐赠行为却又较普遍地存在,这自然引人深思,A股上市公司的捐赠行为是否以及如何受其捐赠能力的影响呢?进一步,在非国有企业的利己式捐赠尤盛的情况下,捐赠行为和捐赠能力之间的关系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之间又存在什么差异呢?


02

研究内容与研究结论


本文从经典的Carroll(1991)社会责任金字塔模型出发,采用谢德仁等提出的自由现金流量创造力度量企业的捐赠能力,并基于2008-2020年的A股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的观测,系统性的检验了中国企业的捐赠能力、捐赠动机和捐赠行为之间的关系。

本文发现,由于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捐赠动机的差异,捐赠能力与捐赠行为之间的关系在这两类企业中截然不同:

首先,就捐赠能力和捐赠行为之间的关系来说,非国有企业的捐赠水平和捐赠能力呈负相关关系,即其自由现金流量创造力越强,捐赠水平反而越低;国有企业的捐赠水平和捐赠能力虽然在总体上不相关,但区分捐赠能力强弱后发现,在捐赠能力强劲的国有企业中,捐赠能力和捐赠水平显著正相关。

其次,考虑两类企业不同的捐赠动机后发现,当非国有企业寻求政企关系的动机越强、实现利益交换的空间越大时,其捐赠能力和捐赠水平的负相关关系越显著;当国有企业受到更严格的内外部监督时,其捐赠能力和捐赠水平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显著。

最后,考虑捐赠动机、捐赠行为及其经济后果后发现,非国有企业在缺乏捐赠能力下的捐赠行为的确带来了更多的资源支持,而国有企业的捐赠行为则没有为其带来相应的资源支持。

综合上述发现,本文认为非国有企业的捐赠行为更多受策略性利己捐赠动机而非捐赠能力的影响,而作为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国有企业由于与生俱来的利他属性和更为严格的捐赠审批制度,其捐赠行为与捐赠能力紧密相关,更加量力而行。


03

研究意义与启示


现有关于企业捐赠行为的研究主要是从捐赠行为经济后果的视角,探讨了捐赠动机与捐赠行为之间的关系,而关于企业捐赠能力和捐赠行为的研究有待展开。本文则率先从自由现金流量创造力视角展开了捐赠能力和捐赠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本文的发现还为现有文献所讨论的利他捐赠动机和策略性利己捐赠动机提供了更为直接的证据,也进一步梳理清晰了不同所有制企业下,企业捐赠能力、捐赠动机和捐赠行为之间的关系。

此外,本文研究也有助于包括政府、社会大众等在内的各个利益相关方关注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创造力,从而更好地理解我国企业捐赠行为的内在逻辑(捐赠能力、捐赠动机、捐赠水平),培育上市公司的可持续性捐赠行为,助力企业ESG(环境、社会责任和治理)的推进和我国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Carroll A. B. The Pyramid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ward the Moral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al Stakeholders[J]. Business Horizons, 1991, 34(4): 39-48.

[2]谢德仁, 刘劲松, 廖珂. A股公司资本回报支付能力总体分析(1998-2018)——基于自由现金流量创造力视角[J].财会月刊, 2020(19): 9-31.


作者:谢德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宋子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刘劲松(通讯作者),四川大学商学院助理研究员,博士。


内容来源:《管理评论》2023年第2期